欢迎光临金湖虹润仪表有限公司网站!
全国服务咨询热线:

13901404207

新闻资讯 / news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新闻资讯 > 我国科研机构仪器闲置现象严重

我国科研机构仪器闲置现象严重

发布时间: 2010-03-23  点击次数: 1295次

科学搞得好不好,和仪器有关系,但是仪器往往不是决定性的因素。

  目前对科学仪器设备究竟是一种什么性质的资产或资源缺乏研究和认识,对于其所有权、使用权、共享权和管理权尚无明确可行的制度安排。

  大家对仪器还存在一种“敬畏”心理,不敢也不愿在现有商品化仪器的基础上进行改进、改装的尝试。

  通过多种形式的共享机制增进仪器设备的利用与共享价值,同时,还必须建立起科研仪器设备的利用与共享增值评价指标体系。

  购买仪器是否合理,其核心标准是一般的和的科学家都能从这些设备的使用中真正地获益。

  “我们到底是用仪器搞科学,还是用科学搞仪器?”这是北京大学工学院先进材料与纳米技术系特聘研究员黄岩谊2年前在其科学网博客上所写的一篇博客的标题。

  他在文章里写道:回国以后,我发现这些年国内科研机构的仪器设备已经达到世界*了,在数量上也不显弱势,但许多仪器都没有发挥出应有的用处,很多仪器摆放在装修豪华的实验室内,在专人负责下闲置,直到几年后更新时直接报废。

  看来,科研仪器闲置实在已经不是个新话题了。但日前媒体的一篇报道再次将人们的视线聚拢到了那些被闲置的仪器设备上。该报道称:一些科研单位对于仪器设备的态度是“只要拥有,别无他求”,由此带来的设备闲置造成了巨大的浪费。北京市*2008年公布的一项审计结果显示,6所高校部分设备设施购入后形成闲置,涉及金额2941万元。

  尽管科研仪器闲置的现象并不新鲜,但它的“生命力”如此之强,不得不让人认真思考,这些现象背后有哪些深层次原因?如何才能让闲置的科研仪器真正有效地运转起来?

   闲置背后的深层原因

  仪器的真正价值和科学维护被忽视

  *哲学所科技哲学研究室主任、副研究员段伟文认为,造成科研仪器闲置的深层次原因包括认识、评估、管理和制度上的一些误区。

  “目前对仪器与科研的关系的认识往往缺乏整体观,脱离了科研实际”,段伟文说。他指出,一方面,孤立地强调仪器设备的技术先进性和高价格,简单地将其与先进的科研条件和高水平的科研挂钩,而自觉不自觉地忽视了仪器设备的真正价值在于其有效利用和共享;另一方面,见物不见人,重视仪器设备的购置而忽视其运行维护人员的专业化配置。

  在国内读书时,黄岩谊总是幻想着世界上*大学里有着的仪器设备,那里的研究人员因此可以做出让自己*的工作。到美国加州理工学院后,那里的实验室震撼了他:“我的眼前像是一个很长时间没有整理过的博物馆的仓库,摆在我面前的许多仪器的服役期明显超过了我的年龄,和零散存在的一些现代仪器混搭在一起”。

  在以后的工作中,黄岩谊慢慢体会到,仪器*是为科学思想服务的,科学搞得好不好,和仪器有关系,但是仪器往往不是决定性的因素。“在国内的许多实验室堆放着世界上的仪器设备,但是却做着与投入很不成比例的研究工作”。

  仪器的使用权和共享权缺乏明确规定

  在评估和管理上,段伟文认为,目前在很大程度上还停留在固定资产的评估和管理层面,过于强调仪器的市场价格和财产价值等“死”的和必然折旧的价值,而尚未能对其运行价值、共享价值等“活”的增值进行评估和管理。

  就制度而言,段伟文认为,目前对科学仪器设备究竟是一种什么性质的资产或资源缺乏研究和认识,对于其所有权、使用权、共享权和管理权尚无明确可行的制度安排。

  如何实现有效运转

  建立购置申请备案制度和公共调配托管制度

  如何才能让闲置的仪器有效地运转起来呢?段伟文开出的“药方”是,一方面要认真研究并借鉴国外的经验,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要结合中国科研实际建立起有助于改善科研仪器闲置的制度与机制。

  首先,从入口着手,在学科建设、实验室建设和课题申请环节,建立起各类仪器设备购置申请备案制度;要使这个制度得以运行,必须尽快建立起科研机构和高校的科研仪器设备基本信息数据库。

  其次,应该在全国建立起科研仪器设备公共调配托管制度,充分发挥现有基础条件平台的作用,使闲置的仪器流动起来,zui大限度地减少因课题完成和仪器更新等带来的浪费;其关键性的机制在于要建立起相应的托管增值机制,即通过多种形式的共享机制增进仪器设备的利用与共享价值,同时,还必须建立起科研仪器设备的利用与共享增值评价指标体系。

  让仪器使用者更加主动

  段伟文更多的是从宏观的角度来考虑如何实现仪器有效的被运转,而黄岩谊则从微观的角度出发,关注如何让人更主动地去运转仪器。他说,“现在的商品化仪器已经不太娇贵了,但是在仪器管理上还一直没有开放,无法像国外的大学一样让学生自由使用”。

  仪器不够开放的同时,大家对仪器还存在一种“敬畏”心理,不敢也不愿在现有商品化仪器的基础上进行改进、改装的尝试。“墨守成规地使用已有的商品化仪器中预置的功能,能做出什么有创造性的工作呢?”黄岩谊反问道。

  黄岩谊甚至设想,如果有时间,他愿意在学校里试开一门关于仪器使用的课,希望同学们可以多花一点时间考虑怎么设计并建设一个合适的仪器用于科研问题的解决,而不是看着那些加工精美的商品化仪器,然后想:还有什么别人没做过的,我可以做一做?

  它山之石

  仪器购买前要经过同行审查

  在仪器的共享和使用上,国外又是怎么做的呢?“坦白说,在美国、欧洲和日本,也存在仪器被闲置的问题,但据我所知,这些问题可能不像中国那么普遍”,美国宾州州立大学物理学教授陈鸿渭说。

  “在国外,购买设备的前提是他们真的需要解决重要公开的科学问题,而且越是昂贵的设备,越需要详尽的证明购买的合理性”,陈鸿渭说。购买合理性的一个核心标准是,一般的和的科学家都能从这些设备的使用中真正的获益。“这意味着,在拨款购买此类设备时,我们需要一个公正、科学、透明的同行审查体制”。

  “设备服务中心”统一运行昂贵仪器

  陈鸿渭介绍,在美国的研究型大学里,昂贵的设备,例如电子显微镜、净化室、电子束曝光技术等,经常放在一起并由“设备服务中心” (Central Facility)来运行。设备服务中心的运行的费用由所有使用这些设备的研究组通过“使用者付费”(user fees)来支付,而该中心的会向用户成员组成的委员会作报告。

  该中心招收的技术人员都是拥有博士和硕士学位的,中心的职责之一是培训技术人员使用这些设备,职责之二是按时对设备进行“常规”维修。对于许多特别昂贵和精密的设备,设备中心会与制造商签订维修合同。在这种情况下,制造商会派技术人员做定期维护。这种合同的费用很大,是设备费用的10%甚至 15%。

  用户支付的费用从哪里来呢?陈鸿渭说,负责很多研究组的教授们可以通过研究项目从政府机构,如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等,获得资助。尽管至少在用户或者教授们看来,缴纳的费用很高,但这些钱仍不够支付设备的正常运转所需的费用,因而这些设备常会得到大学的资助。

  由于设备服务中心需要吸引尽可能多的用户来获利,因此这些仪器设备的开放时间很长,以方便用户使用。陈鸿渭介绍,在宾州,很多科研仪器设备保持每周七天,每天二十四小时的全天候开放,很多研究生和博士后都在使用它们。

  成功案例

  北科大分析检验中心向社会开放

  北京科技大学分析检验中心,在科大校园里的一幢外表并不起眼的四层小楼的顶层。该中心仅有一个被隔成2小间的办公室和一个会议室,但中心的业绩却是一组令人兴奋的数字。

  据初步统计,2008年,北京科技大学设备平均机时利用率由2005年(试点前)的40%提高到73%,服务收入从试点前的80多万元增加到目前的450多万元,服务客户620家,发出报告2300份。

  成立于2005年12月的北京科大分析检验中心有限公司,依托北科大在新材料研究与制备技术方面的学科优势和丰富科技资源,在满足教学和科研的基础上,这个独立法人公司托管实验室的对外业务,向社会全面开放,成为学校科技资源对外开展分析检验服务的*窗口。

  “市场化运作、企业化运行是我们在机制创新上的zui大亮点。和社会上那些大的检验公司相比,尽管我们的规模还不大,但是我们的优势在于可以帮助企业在产品的研发阶段,提供一些个性化的检测服务,同时还会帮助分析为什么会得到这样的检测结果,甚至帮忙请科大相关的专家来提供咨询服务。”公司总范铁军说。

  据介绍,现在中心已整合了全校材料领域1100多台(套)、价值1.8亿元的检测仪器设备,计划年底将扩充到2.8亿元,占学校总科研资产份额的70%。几年来的实践,分析检验中心已能够实现自循环,并体现出较强的生存和发展能力。
 

技术支持:仪表网   sitemap.xml   管理登陆
© 2024 版权所有:金湖虹润仪表有限公司   备案号:苏ICP备16018834号-6




苏公网安备32083102000176号